当前位置:100EC>数字零售>惠农网联合创始人邓武杰:AI+大数据——惠农网农业产业数字化新实践
惠农网联合创始人邓武杰:AI+大数据——惠农网农业产业数字化新实践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 10:36:31

(网经社讯)2025年3月16日,“2025中国农产品电商高层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详见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25ncp/)。惠农网联合创始人邓武杰应邀出席,并作主题发言。

916ff274257eda8d3a1d18c1c74ac7f.jpg

大家下午好! 作为农业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实践者,很高兴今天能与大家分享惠农网通过AI+数据,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升级方面的新实践和新探索。

一、传统农产品电商面临的三大痛点

(一)三大痛点

一是从平台数据来讲,同质化和内卷非常严重。传统农产品成为了很多电商平台的替代品,品种和品牌缺乏高质量的升级和创新。

二是生产的盲目性。我们发现,在产销两端,农户对于市场信息往往是滞后的,比如阳光玫瑰、柑橘、黄桃等热门水果,一旦前端价格上涨,生产端就盲目种植,导致生产过剩。

三是从过去几年来看,虽然县域和乡村物流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以农业为主的偏远县域和乡村在供应链品控能力方面依然存在不完善和不均衡的问题。

(二)农业大数据应用的三大挑战

惠农网从做交易到做服务有十多年时间,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产品电商不仅关注前端营销,更需要解决生产端的科学、合理和根据需求精准生产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难点,也非常重要。

根据映潮数据,中国不只是蔬果,其他农产品也出现了严重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非常有限。有了大数据,这些问题就有了解决方案。

问题一,数据孤岛问题。在推进农业大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平台具备终端消费数据,有的具备B端流通数据,有的是生产端数据。但实际上,主管部门、企业和行业之间,数据缺乏互通,导致生产、流通和消费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

问题二,专业数据资源缺乏。农产品的品类多、品种多、链条长,给用户提供参考,比如说农技或行情时,需要有更专业的专家和资源参与。这不同于简单的销售咨询。

问题三,数据标准化难。目前我们实现相关的数据跟进和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数据的格式和标准不统一、采集和清洗难度大。这是大数据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基于AI+大数据:惠农网数字驱动到数字赋能的新实践

基于以上问题,惠农网在解决B2B交易撮合和实现县域产业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如何将过去的数据驱动服务,借助AI和人工智能,实现数智赋能的新实践。

回顾惠农网过去11年,我们从农产品电商起步,最早是B2B信息撮合,实现买卖货源匹配和供求对接,建立了担保交易和诚信体系。但这远远不够,2018年起,我们深度下沉到县域里面,选择了一些重点产业做下沉服务,比如大米、柑橘、苹果,以及这两年的小龙虾。我们探索如何通过大数据和产业协同,结合线下供应链服务,让两端除了能匹配上,还能更好地交付。再往后,我们发现,农业和惠农网的未来,都在“数字”里。

通过过去的服务,我们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数据总量达到162TB、90.58亿,这数据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基于我们B2B交易的数据。同时,我们去年发起成立农业大数据产业联盟,整合了一些链条上的数据资源,完成了六大数据类型的梳理,包括农产品交易、上游农技咨询、市场流通和农业产业,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政府授权的相关产业数据。

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进一步梳理了五大关键环节,从生产端到加工、流通作为数据资源的主要沉淀环节,往前延展到消费、贸易,实现了数据资源的互通。目前,我们借助数据,从去年开始跟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移动合作,进行农业大模型的前期研究
推出了三个模型:

一是基于农业生产规划模型,我们利用消费端和流通端沉淀的数据,开发了品类洞察、县域产业规划和大数据分析等数据产品。惠农网目前免费提供品类洞察服务。

二是,以农产品交易行情作为基础,建立了县域产业景气度模型,对未来用户的市场预估,为用户提供行情参考。

三是,基于流通端的数据,我们沉淀了很多上游农户、合作社的信息。我们所说的产品卖不卖得好,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生产端能不能控制好品质。我们开发了国内首款农业大规模语言模型“惠小农”,用于病虫害识别。我们平台上有2000多名专家和2万多名的土专家。借助专家组建立的知识库,结合AI模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解决种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推出了8大服务体系:

目前,我们基于数据资源和模型,探索了8个服务体系。从生产端来看,包括品类洞察、农技问答、溯源实施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从销售端来看,包括行情价格指引、智能撮合、生意参谋和产业大脑。过去我们在解决“怎么卖”的过程中,发现让农民种出更适合市场的产品,在产地端完成地头的标准化和供应链源头的控制,更能够让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降低风险,为他后面的销售做到更好的前置保障。

推出了7大应用场景:

这些服务已经在七大应用场景中落地。一方面,我们为涉农经营主体,主要是源头的种养大户、合作社和农业经纪人等,提供农技AI、行情、精准撮合和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针对农业产业的主管部门,我们提供了产业规划、产销监测和相关监管功能。

推出了“AI+大数据”的双轮驱动:

AI让之前的数据更懂农业。在“AI+大数据”的双轮驱动下,我们为18大类目、2万多个品种建立了模型,以“惠小农”为例,过去它只是一对一咨询专家,近期我们引入了DeepSeek的深度思索模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提问,AI可以延展解决方案,涵盖行情、销售等内容。这不仅提升了专家知识库的利用率,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问题的解决率。

基于行情预测,我们深化了农产品交易行情的应用。去年全国的蔬菜一直很畅销,在6月份时,我们的行情预测黄瓜行情下跌空间大。一个合作社根据预测及时出货,挽回了20万的损失。类似场景极大帮助了农户降低风险。

在大数据资源上面,我们做了一些沉淀,包括应用场景、数据体量。最重要的是,作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如何有效利用沉淀的数据,包括平台上已经聚集的专家和农技知识库资源,基于AI的方式,形成更强的农业大脑,从生产、流通到市场把控,让用户更精准地把握市场信息或销售。

在推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资源整合,因为这个链条涉及的主体非常多,有银行、运营商等。我们跟运营商进行了战略合作,与中国移动、哈尔滨工业大学推出了农业智慧大模型;和联通实现了桑植云平台的建设。

基于以上实践,我们下一步将围绕以下两个方向进行探索:一个是以交易为导向,借助AI大模型产品拓展,实现更多品类和品种的覆盖,与高校进行集成合作。其次是聚焦县域产业,针对农业产业中不同品类的差异性,在具体县域聚集区集中应用。我们计划在全国选择有一的产业基础的县域,通过跟当地的县域主管部门或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完成整个农业链条数据的融合,实现精准的产销匹配。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几个方面的延展。一个是数据的完善,二是数据产品的进一步迭代。我们已经在用户端推出了七大应用场景,未来会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服务于行业龙头企业或当地商务和农业主管部门。三是我们的行情模型和农技模型已在广州数据交易所和湖南数据交易所实现了合规和场内交易。这是我们率先在国内成立农业大数据实验室,探讨如何在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让中国农业生产数据有效实现商业化。这也是需要大家共同去推进的方向。

做农业产业数字化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几个问题,也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第一,我们认为,农业产业数字化,涉及政府、平台、企业和农民四个主体。从政府角度来讲,不管是农业农村相关的示范项目还是商务部的农村电商综合示范项目,一直在搭建平台和体系,通过示范创建、财政补贴,引导相关的链条完善。

第二,电商平台需要进行赋能,通过数智整合平台产品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未来平台建设好以后,如何进行市场化应用,这是我们作为农业电商平台需要重点探讨和思考的地方。

第三,农业电商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也就是当地的牵头企业,它不仅是产业的集聚方,也是数据实施的主要载体。

第四,农户是参与者,他们需要学会使用AI等数字化工具,参与到数字化的平台中来,实现技能提升和增收。

“政府+平台+企业+农民”四位一体共建:

首先是政府农业产业化转型建议

在政府助力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方面,我们建议:

一是我们呼吁地方主管部门,以“十五五”规划为方向,通过示范创建的方式,选择一些有特色、有基础、有一定生态的县域或乡镇,根据产业集聚进行试点。

二是建设和运营并重。过去十多年讲农业数字化、讲智慧农业很久了,但很多平台建设完之后,基本上就是给领导参观,很少能真真正正投入使用。我们建设的资产和数字化平台,如何进行实际地使用,并且能应用到市场化,让企业觉得不是负担,让农户觉得不是麻烦,而是通过这些数字化工具带来增收。这是我们未来在运营和服务过程中,要重点倡导的。

三是建立协同机制。以陇南为例,它通过创新引入智慧、智力和社会资本,将原有的服务体系从原来的城市、县域进一步下沉到乡镇和村里面,将产生更大的价值。今年,我们跟中国农业改革第一村“安徽小岗村”的商务和农业部门合作,建立了乡村级农产品电商工坊和共享原仓,积极探索在村一级完成农村电商的下沉服务。

四是过去商务部门一直在培育农村电商实操人才,但AI等数字化工具的出现,不仅是解决销售问题。今年农业农村部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增加了关于数字化技能应用的培训,让农民掌握工具,更好地做好生产和销售。

——电商平台数字化转型建议

站在平台转型的角度,惠农网作为实践者,希望采用共享共建的方式,未来能与更多同行合作。农业涉及到的链条非常广,我们主要聚焦数据标准化、工具化和场景程序化。

——涉农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

从龙头企业来看,在农产品电商或农业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中,龙头企业的角色非常重要。未来,在数字化升级中,需要帮助涉农企业建立企业数字化资产,推动他们参与数字化应用培训,龙头企业作为重要中枢,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民朋友的AI与数字化建议

我们希望终端的受益者是农户,我们不希望像传统电商那样出现内卷,而是做增量和提升,让农户真正赚到钱。希望通过产业数字化,给农民提供身边的专家资源,同时呼吁更多的新农人和涉农主体用好生产工具,包括现在的一些新工具,比如借助我们的AI大模型,更好地了解市场,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更好地做好农产品推广和营销。

未来,我们希望借助AI等新技术赋能农业发展,让每一块土地更有价值。我们希望在农产品电商和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平台参与进来,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2025中国农产品电商高层研讨会”上,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代表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完整报告有50页,下载请点击https://www.100ec.cn/zt/ncpfz/《2025中国预制菜电商发展报告(完整报告有11页,下载请点击https://www.100ec.cn/zt/yzcfz/)。

【小贴士】

2月13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SC.100EC.CN)联合网经社农村电商台(REC.100EC.CN)发布《2024年中国涉农电商“百强榜”》 候选名单。公示期间,欢迎行业人士、专家、企业等指正,也欢迎更多涉农电商企业申报。候选名单将征集各方意见、通过专家评选后正式发布,触达网经社20余个媒体/短视频平台近百万粉丝、400000+企业库、3000+记者库、20000+投资者库,全面覆盖涉农电商相关的产、学、研、投、媒、政、协、园区专业用户。

2024年中国涉农电商“百强榜”.jpg

1.综合平台类(10家):拼多多京东淘宝唯品会抖音电商、快手电商、832平台、供销e家、乐村淘、汇通达;

2.生鲜&社区团购类(34家):叮咚买菜、京东到家、小象超市、本来生活盒马、朴朴超市、T11、食行生鲜、生鲜传奇、菜划算、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兴盛优选、搜农坊、筐鲜生、康多鲜、山姆极速达、多点MALL、中粮我买网、永辉生活、大润发优鲜、菜管家、邮乐优鲜、顺丰优选" target="_blank">顺丰优选、新冻网、奇麟鲜品、花果山、拉活鱼、私家猪、优农商城、天鲜配、鲜果壹号、猪行生鲜、风调雨顺;

3.农业B2B类(20家):中农网、一亩田、海上鲜、冻品在线、农信互联、久农云、五八农业、七公里、布瑞克、原食科技、优农科技、蛋小二、冻品云、乐禾食品、飞熊领鲜、彩食鲜、亿农批、联农会、海鲜君、大茶网;

4农产品电商类(18家):惠农网、百诚源、来三斤、十万个农场主、超粮网、大白菜科技、闪兔、中粮科技、微品致远、菱花信达、熊猫有礼、茶语网、都市农人、本来味道、农场互联、众农瑧选、鹿听、渔交宝;

5.涉农品牌类(6家):新农哥、艺福堂、壹号餐桌、爷爷的农场、科尔沁、獐子岛、星探桔;

6.信息服务类(17家):壹农源、农广云商、土流网、聚土网、中农富通、粮达网、去吧看看、新发地生鲜网、蓝麦电商、黔菜网、域来香、粮巴巴、九曳供应链、大白菜、小蚁大象、丰景网、新农优选;

7.农资电商类(10家):农商1号、农一网、大丰收、卓豪股份、中农立华、沃农股份、抢农资网、垦丰种业、天辰云农场、农淘网;

8.服务商类(24家):东方亮、深农集团、菜东家、中科富创、农发集团、红磨坊、菜小秘、谷登电商、新新农人、带啥儿、乐生活、丰景网、众农联、后稷数农、平普科技、鲜世纪、蔬东坡、粮达网、冻师傅、惠达科技、爱科农、时代农信、农卷风、慧田网。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